前伊朗驻梵蒂冈大使霍贾图伊斯兰·穆罕默德·马斯杰迪贾梅伊,就教皇方济各逝世接受当代伊斯兰战略研究机构采访时,回答了相关问题。采访第一部分已在伊克纳发布,内容涉及方济各与前任教皇的区别、其生活方式、对加沙问题的立场、人权主张、访问伊拉克与会见什叶派领袖西斯塔尼等。以下是采访第二部分:
您认为梵蒂冈历代教皇,尤其是方济各,最重要的性格特质及形成背景是什么?
有人认为历代教皇大同小异,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20世纪最受欢迎的教皇之一若望二十三世(1958-1963年在任)发起了“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制定了至今仍指导天主教会的核心文件。他是20世纪唯一有外交官背景的教皇,曾在土耳其和法国担任大使。
研究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学者指出,其外交经历促使他推动教会管理改革,这一改革历时三年并延续至继任者时期。教皇通常通过与全球主教的联系了解各地宗教事务,但若望二十三世的外交经验使其能够发起开创性举措。因此,教皇的个人经历与成长背景至关重要。
关于方济各,其父母为意大利裔,他出生于阿根廷。拉美地区(如阿根廷)虽属第三世界,但深受欧洲反帝文学影响,尤以阿根廷为甚。方济各的成长时期恰逢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及阿根廷前总统胡安·庇隆(主张民族主义与工人阶级福利)执政年代。美国跨国公司的渗透、二战后拉美动荡局势,以及“解放神学”的兴起,均塑造了他的思想。
方济各的早期经历如何影响其作为教皇的决策?
他在阿根廷担任神父、主教和枢机主教的经历,使其秉承拉美宗教领袖的朴实作风——亲民、谦逊、反对形式主义。他对《圣经》的理解根植于拉美社会现实,而非抽象神学框架。例如,他批评特朗普的美墨边境墙政策,体现出反帝立场与庇隆主义影响。
方济各的思想融合了欧洲人文主义、环保主义及改革派天主教思想。他受枢机主教卡洛·玛丽亚·马尔蒂尼(主张教会改革)启发,甚至公开参加马丁·路德诞辰500周年纪念活动,引发保守派不满。他坚决反对教会性侵丑闻,打破梵蒂冈传统掩盖做法,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追责。作为耶稣会士,他秉持该会进步传统,主张教会现代化。
您对下任教皇的预测及梵蒂冈的需求有何看法?
拥有两千年历史的天主教会核心层将根据时局选择教皇。当前候选者包括梵蒂冈国务卿彼得罗·帕罗林(思想接近方济各)、意大利主教会议主席马泰奥·祖皮、菲律宾枢机主教塔格莱及非洲国家枢机主教。教会需一位能平衡内部保守与改革派、处理国际关系及宗教对话的领袖。方济各上任时教会陷入孤立,他初期成功重振形象,但后期与欧洲保守派矛盾加剧。未来教皇需延续改革并弥合分裂。
427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