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NA

“韦赫比·伊斯梅尔·哈基”:阿尔巴尼亚语《古兰经》知识传播的先驱

10:22 - November 16, 2025
新闻号码: 3477045
韦赫比·伊斯梅尔·哈基,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和思想家,撰写了大量阿拉伯语、英语和阿尔巴尼亚语著作,在向本国人民介绍《古兰经》和伊斯兰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伊朗国际《古兰经》通讯社报道,阿尔巴尼亚是欧洲东南部的一个穆斯林国家,与希腊、塞尔维亚和马其顿接壤,首都为地拉那。该国70%的人口是穆斯林。

关于伊斯兰教如何传入该地区存在不同观点。一些人认为,阿尔巴尼亚与伊斯兰教的首次接触是通过伊朗商人,在奥斯曼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之前。

另一种观点认为,阿尔巴尼亚人主要是通过“西西里”阿拉伯人的活动,特别是在阿尔巴尼亚的“莱日”地区,接触到了伊斯兰教。

该国孕育了许多伟大的伊斯兰学者,他们在传播和推广伊斯兰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一位著名学者就是韦赫比·伊斯梅尔·哈基。

韦赫比·伊斯梅尔·哈基于1919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北部的斯库台市,这是阿尔巴尼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在奥斯曼帝国漫长的统治期间(1479-1912),随着伊斯兰教在阿尔巴尼亚北部的传播,斯库台成为了伊斯兰文化的中心。许多在伊斯兰科学和知识领域的杰出人物在此成长。

伊斯梅尔·哈基的父亲是该市一位知名的伊玛目,也是一位博学的人,拥有一个藏有数千本阿拉伯语、奥斯曼土耳其语和波斯语书籍的丰富图书馆。他父亲用阿尔巴尼亚语书写的诗歌,是几个世纪以来在该国发展起来的文化遗产的延续,他对韦赫比·伊斯梅尔的养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韦赫比·伊斯梅尔移居开罗之际,正值阿尔巴尼亚学生求学趋势从伊斯坦布尔转向开罗之时,特别是在1923年“阿尔巴尼亚穆斯林协会”在埃及成立之后。

他于1945年夏季从爱资哈尔大学毕业。然而,他无法返回祖国,因为共产主义政权已掌控国家,没有给宗教信徒留下任何空间。因此,他决定将埃及作为他的第二故乡。

在那些年里,他熟谙阿拉伯文化,并与最重要的阿拉伯文化杂志(如《文化》、《使命》、《新月》)合作;这些杂志汇集了二十世纪杰出的阿拉伯作家,如塔哈·侯赛因、阿巴斯·马哈茂德·阿卡德、阿卜杜勒·卡迪尔·马兹尼、艾哈迈德·阿明、艾哈迈德·扎基等。他与这些作家中的大多数都是朋友。

1949年,应阿尔巴尼亚裔美国穆斯林协会(该协会于1945年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成立)主席的邀请,韦赫比移居美国。他在那里致力于建立第一座清真寺和文化中心。

在积累了从阿拉伯语到阿尔巴尼亚语及反之的丰富翻译经验后,韦赫比·伊斯梅尔最终决定尝试翻译尊贵的《古兰经》 成阿尔巴尼亚语的挑战。阿尔巴尼亚的穆斯林学者,如同世界伊斯兰各地的学者一样,尽管伊斯兰在阿尔巴尼亚人中传播了几个世纪,但基本上避免翻译《古兰经》。他们认为学习并用阿拉伯语诵读《古兰经》,至少为了每日的礼拜,是必要的。

然而,随着1912年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由于团结了穆斯林和基督徒并推广民族文化的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运动的努力,该运动的一位领导人主动承担起将《古兰经》从英语翻译成阿尔巴尼亚语的任务,并于1921年出版了第一部分,称其为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穆斯林)的文化源泉,是一个应为所有人所知的资源。

伊斯梅尔·韦赫比从1950年《阿尔巴尼亚穆斯林生活》杂志的第三期开始,发表了一些《古兰经》章节(开端章、黄牛章、寝室章、准则章等),这些译文受到了欢迎。随后他决定翻译整部《古兰经》,并完成了这项工作。他已将翻译稿打字完成,并为筹措印刷经费,前往一些阿拉伯国家筹款。但在此次旅途中,他存放译稿的手提箱丢失了,他等待了数月希望能找到它,但未能如愿。

韦赫比·伊斯梅尔对他的朋友法特希·迈赫迪乌——一位对翻译《古兰经》感兴趣的人说,由于年事已高,他无法再进行新的翻译了。这使得迈赫迪乌得以完成他长久以来渴望的工作。在共产主义南斯拉夫时期,迈赫迪乌着手将《古兰经》翻译成阿尔巴尼亚语,而在共产主义阿尔巴尼亚,当时每家拥有任何版本的《古兰经》都会导致其主人入狱,直到1985年,他在普里什蒂纳出版了第一部从阿拉伯语直接翻译的阿尔巴尼亚语全译本《古兰经》。

韦赫比·伊斯梅尔对此译本感到满意,并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推广。他还在1986年于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古兰经》翻译研讨会上介绍了该译本。

4305152

所有标签: 阿尔巴尼亚 古兰经
captcha